看的時候,應該都快下檔了吧,雖然是小廳的場,卻也坐的滿滿。
很久沒寫文的我,突然想寫個心得文~
全片長2小時14分,算是長片了,但整個過程平舖直述很平凡,但覺得自然貼近生活,沒有任何違和感。
先從片名說起。起初我並沒有特別注意片名 (很不細心的一個人),只知道台灣翻成 "救救菜英文"。
起初聽到時,莞薾一笑,
心想:全世界也只有在台灣能這樣翻譯。嚴格說起來,這也算是一語雙關。(命名的人是綠色的?)
在電影一開始,帶點小睡意,並沒有看得很清楚,又被泰文(?)字吸引…我得承認,一開始我看到的是 English virgin。
當下腦袋的解釋:因為主角英文很爛,在英文這方面,就像virgin一般尚未被開發。(這有理解有蠢嗎?哈哈)
看完才仔細看海報上的片名,原來是English Vinglish,內心的我昏倒加大笑…XDD,但出現Vinglish到底何意的想法?
回家上網,查了半天網路字典完全找不到 Vinglish這個字丫~~
(查了片中所有語言都沒有:印地語、泰米爾語、泰盧固語、英語、法語)
直到我看到香港翻成 " 紐約精讀遊" (是有精讀嗎?明明就速成班?);大陸翻成 "印式英語"。
突然有個領悟,會不會是因為發音的關係,印度人發English的音,像是Vinglish呢?(網路上看很久,似乎沒看到有人是這樣想的?)
本像問印度朋友的,但fb好像早些時候刪了…所以…無從問起!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我是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超短劇情簡介:
一位擅長做印度甜點(小圓仔)的超傳統印度婦女,老公與女兒都能流利說英文。而她的破英文似乎讓老公感到羞恥,
女兒也因為媽媽英文不好,感到丟臉,常常對她態度不佳。某天接到妹妹的邀請,要到紐約參加姪女婚禮。
先到紐約幫幫的她,瞞著所有的人偷偷報名了短期美語補習班,碰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,當中法國的帥廚師還為她傾倒。
最後happy ending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我是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女主角 莎希
女主角 莎希在美語班的同學
英語補習班裡,來自不同族群的人。這就像是個世界的小縮影,每個人來自不同國家,有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生長環境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我是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<亂七八糟 胡說八道>
第一道:親情
莎希的老公,是某公司主管;女兒是全校前幾名功課很好的學生。但兩人都因為莎希的英文,好像看不起她。開場沒多久,
就因為一個JAZZ,女兒和老公大笑。一開始只是覺得是家人間的玩笑,看到後來才知道,那其實是一種輕蔑的取笑,取笑莎希的破英文。
好在還有小兒子,他會幫媽媽解釋,也不會去取笑媽媽 (也有可能還很小,所以比較不會有那樣的心態),小兒子算是扮演著全家的潤滑劑。
看這片之前,並不知道印度的文化, 原來印度還是這麼男尊女卑。(只是女兒在這樣的環境,還對媽媽這麼鄙視的感覺)。
但媽媽的愛真的是偉大的,她把一切都吞忍了下來, 片中她只有一次的爆發,但是是對法國帥廚師去抱怨。
片中最後,莎希用英文完整說出一段非常感人且值得省思的內容,充份展現出一位成熟女性, 偉大媽媽,完美老婆的智慧。
在婚禮上有一段致詞:「蜜拉,凱文。這場婚姻,是美事一樁。這是最特別的友誼。
家人永遠不能評斷家人,家人永遠不會貶低你,永遠不會讓你變得渺小,永遠不會嘲笑你的弱點,家人永遠會給你愛和尊重。」
雖是說給姪女和姪女老公聽,也像是說給自己和老公、女兒聽,真的是個很有智慧的女性 。
第二道:愛情
莎希和法國帥廚師。之後在美語速成班有緣成為同學。以羅倫來說,這真是太有緣份了,而且深深被莎希所吸引;
以莎希來說,她純綷真的只是想迅速學好美語。羅倫是名廚師,與莎希的興趣是烹飪,所以特別有話聊,加上浪漫的法國人柔情攻勢,
莎希是否對羅倫產生情愫我不知道,但一定非常有好感。而且莎希從一名傳統自卑的家庭主婦,逐漸變成愈來愈有自信,我是覺得羅倫佔了很大的因素。
當莎希對羅倫 強烈追求有點不知所措時(連姪女都鼓勵她了),家人來到了紐約,打斷的時間點真的是恰到到好處,感覺真的就差一點。
最後還好有把持住。不過看到最後婚禮上的致詞,覺得或許莎希有點心動,但從未有拋家棄子的念頭。
第三道:友情
莎希在印度時,應該可以算是個商人 (自產自銷),就是一個傳統的婦女,所以也沒有什麼朋友。初到紐約,除了家人也沒朋友,直到報名美語速成班。
班上同學來自世界各地,說著一口菜英文,說真的其實很有趣,以前就聽朋友說過到國外時,要先上語言學校 (就像外國人到台灣很多都是到師大學中文),
就一直有想在國外上語言學校的憧景,只是除了不足的經費問題,還有缺乏很大勇氣。
片中在補習班裡大家來自世界各地,同學們跨越種族,就像大家庭,大家就像兄弟姐妹,沒有任何歧視與紛爭。我想很大原因,因為在這大家是同病相憐,
英雄惜英雄!不用擔心講出的英文會被笑,所以相處起來特別自在,大家就好像知已。課程快結束時 (婚期也近了很多事要忙),莎希選擇在家幫忙協助婚禮,
羅倫用電話協助,就像親臨現場聽課,充分顯現同學愛 (其實羅倫自己很愛 XD)。 最後檢定考和婚期撞期時,在姪女的幫忙下,把全班同學帶到婚禮現場,
在莎希用全英演講那段,真的是全片高潮點,非常感動。
第四道:文化
前面說過,其實我對印度文化不清楚。我對印度的印象,主就要只有咖哩,各種香料;會說很多語言的民族 (認識過一位印度人,用我的菜英文交談過一些);
很音樂愛跳舞 (印度片風格);印度舞王 (好笑,又覺得好強的肢體);印度拉茶 (說真的只有在夜市看過,沒喝過,也不知道夜市賣的是否是真的)。紐約嘛~印象是
跟生活步調很快;很會塞車;CSI犯罪現場,沒了。看完後,東西方觀念真的有差。
莎希到咖啡店點餐時,就可以看出在美國是個生活步調多快的國家。因為本身的菜英文加上在一個陌生環境,一定非常非常緊張。但美國人就像沒同理心似的,
一直催一直催,倒致莎希更緊張,而出錯。若以服務業來說,這家咖非店的店員,完全不及格。完全沒有發現面對的客人碰上多大的難題,還一直施壓,或許那天剛好
心情不好吧? 還有就是原來美國的地鐵都是用數字來代表。
當莎希被二姪女蕾妲 (從小在美國長大,蕾妲在片中扮演著被西化的印度女性)發現羅倫在追求時,蕾妲的反應竟然不是反對,
而是很直覺性的讚成 (可能蕾妲也看不慣莎希的老公對他冷嘲熱諷)。這若在印度,應該十成不可能吧。還有就是羅倫在上課時,公開表白,這對傳統的印度女生來說,
簡直就是不可能。不過莎希並沒有感覺到不悅,只回應了一句,她很久沒聽到有人讚美。(因為在印度不可能公開讚美,老公有一天到晚取笑,我想當下心情應該是很復雜的吧)
這也說明了,女生是需要常常被讚美的。呵~
第四道:the
在速成班一開始時,莎希一直說 the india,但大衛老師一直糾正他說不用加the。最後莎希問了一個問題,為什麼美國就是 the united state ,其他國家用加the。
說真的這問題我從來沒想過,真的是太妙了,會不會大家都知道就我不知道??不過我自己推測了兩個理由,當然是我自己幻想出來的。
第一、 the United State 就表面意思, 聯合的州。而關於the 的文法如下:(上網查的,可能符合的)
‧ 當提及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事物時,前面要加the。可能世界上就只有一個 聯合的州,其他國家就是國家,不是聯合的州。
.在國家country,城市city,州state前不可加冠詞a/an或the,但是某些特定字組合成國家的名稱時,前面要加the。
The capital of Taiwan is Taipei.
There are fifty states in the United States.
the Republic of China, the United Kingdom
(當看到第一點時,覺得是自己在唬爛,看到第二點,確定真的是自己在唬爛,因為真的就是這樣規定),所以就文法來說,這應該算是例外吧。
第二、其實是無意間的發現。在背英文單字時,有一種就是用字首字跟在記憶的方式,而the○,the = god 神的意思。
舉例來說: atheism這個字,a為字首有"無"的意思;the=god "神"的意思; -ism結尾有 "...論點、學說"的意思。所以atheism就是"無神論"
所以會不會是當初在造字時,美國覺得他們就是 "神"。直接把自己神 化了,所以加個the? 基本上這是個很蠢的想法~~哈哈哈
第五道:心有戚戚焉之我的菜英文
當莎希鼓起勇氣打去美語補習班詢問課程時,因為聽不懂對方說什麼,必須先告之對方自己的美語不好,請對方要放慢說話的速度。
這樣的場景,就在看電影的前兩天真實上演。當時有個印度人打來辦公室找老闆,我跟他說老闆不在,本來講就就要掛了。
但對方接著劈哩趴啦就講了一堆印式美語,本來就不聽太懂了,還來個印式的,我只好跟他說我美語不好,請對方講慢些~~
看到這段時真的,完全心有戚戚焉。而且當下真的覺得自己太弱了…冏
第六道:勇敢
說真的,有多少人敢一個人就隻身前往一個陌生國家。雖然莎希有親戚在美國,但大家都有各自的事,不可能隨時有人陪。
有一段二姪女蕾妲去上課,要莎希到咖啡店等她。
莎希因為英文,完全無法順利點餐,服務員不幫忙一直催 (真的是會逼死人),後面排隊的人也一直催(雖然應該是聽不懂),
一個個不友善的口氣,使人更不知所措,到最後還不小心撞翻別得客人餐點,只好匆忙離開,到路旁不禁悲從中來。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yG2jtA_rd8
後來莎希為了去美語班,自己依指示去搭地鐵,這真的超勇敢的,還好她不是路痴,不然真的會回不了家吧。
莎希在前往美語班的路上,就像在探索,有種開創新的人生道路,小心異異的,一步一步向前。
第七道:尊重
片中莎希所過一句話:「我要的不是愛,而是尊重」。
個人是覺得說得很好,但又覺得有點矛盾。
老公和女兒的長期不認同樣,試想,如果自己長期也在這樣環境,會如何?
莎希可能應該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,但因為愛家人,她選擇忍耐,期待有天會變好?
到了美國,認識了新朋友,大家彼此尊重,打開心房,且受到羅倫的追求,或許有動心或許沒動心,但體認到了 " 尊重 "。所以有感而發?
我不知道片中是否是要這樣表示。
婚禮時,莎希老公還特別為她準備禮服,這應該也算是愛的表現之一。老公雖然嘴賤了些 (很多人的老公應該都是吧,男生該檢討?!),但還是很多小地方是我們不知道的。
現在夫妻情侶,雖然很多人表面上就是很會吵,很會挖苦對方。有時旁人看不下去,甚致會勸分勸離。
但其實每對私底下的相處,我們很多是看不見的。
片中還有一段也提及尊重。
當大衛老師失戀時,因為大衛老師是同性戀。當中巴基斯坦來的司機說了一段話 (帶有取笑的樣子)。
莎希馬上說出自己的看法,說:雖然老師是同志,但是在感情中受的那份傷痛是一樣的。
這也是尊重的一種。也說明了,雖然不同國家,不同語言,但在面對感情方面,都是一樣的。
看完後才看簡介,才知道原來這部片導演是女性,可能是這個原因,這部片才會從女性角度為出發。
也可能想要給印度男性看,印度的女性多麼的需要受到尊重,這可能是導演最主要想表達的。
PS. 最近聽到一句不錯的詞語: 即使你是對的,也不代表別人是錯的!
這句是看完片後,才聽到的。聽到當下,突然就連想到這段片段。
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段話,若有緣看到這句話的人,可以想想看。送給大家~
第八道:女主角 莎希 - 本名:詩麗黛瑋·阿雅潘
說真的,完全不知道她是誰。一開始看片時,就只有一個想法。這女主角很漂亮,身材很好,就這樣。
殊不知她大有來頭。上維基百科看了一下,著時嚇了一大跳~~
她出生於 1963年8月13日 (50歲),是活躍於二十世紀末期的印度演員,著名的印度影后。她曾經4度得到《印度電影觀眾──最佳女演員獎》。
只能說,她真的保養的很好,而且我是有眼不識泰山丫~~~ XD
MANHATTAN ENGLISH VINGLISH
留言列表